1.伊斯蘭的興起
西元第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的西側興起,並迅速地擴展到整個中東地區。歷經1400多年的傳播,目前以穆斯林為主的伊斯蘭地區包括亞洲與非洲。亞洲穆斯林國家,除了中東地區外尚包括中亞與東南亞的馬來地區;非洲除了阿拉伯語地區的北非外,西非、中非、東非都有穆斯林的存在。目前在全世界的教徒約有10億左右的人口。
2.文化特色
伊斯蘭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一樣,也是起源於猶太教,所以他們的哲學觀念和文化本質也一樣,都是一種擴張型的文化,從信徒人數和影響範圍來看,伊斯蘭教僅次於基督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阿拉伯字母也是僅次於拉丁字母在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文字系統。不幸的是,這兩種文化是相鄰的,因此歷史上曾經發生過非常激烈的相互鬥爭,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熱點局部戰爭和國家內部的教派爭鬥,都是起源於這兩種文化的衝突。
伊斯蘭教剛誕生時,北面是已經發展起來的強大的基督教世界,東面是尚存的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的波斯帝國,要想生存和擴張,必須依靠武力,穆罕默德過於強調了「聖戰」的作用,「聖戰」成為伊斯蘭教文化擴張的重要工具,歷代的統治者又對不信教的的人民實行徵收終稅的政策,經濟上的原因更有力地推動被征服民族皈依伊斯蘭教,在封建時代,伊斯蘭教的擴張比基督教還要迅速和成功。
伊斯蘭教禁止飲酒,後來又引申為禁止吸煙和服食任何毒品,所以伊斯蘭教文化圈內的國家是目前世界上消耗酒精、煙草和毒品最少的人群。由於教義禁止飲酒,在伊斯蘭世界咖啡的飲用發展和流行的非常廣泛,成為主要的飲料,直到19世紀歐洲人才學會種植與處理咖啡,本世紀咖啡才在世界廣泛流行開來。
伊斯蘭教更嚴格地禁止崇拜偶像、圖像,甚至發展為禁止描繪一切有靈魂的生物,伊斯蘭世界的人們將才華都用於創造圖案、描繪書法、開發詩歌和研究音樂上了,目前在世界各地活躍的主要樂器幾乎都來源於伊斯蘭世界,他們發明的撥弦樂器在西方發展為吉他和曼陀鈴,在中國演變成琵琶;拉弦樂器在西方改造為提琴,在中國固定成胡琴或馬頭琴;笛子在東西方幾乎相似。中國人古代自己發明的樂器如排簫、缶、磬、古琴、箜篌等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歐洲人自己發明的蘆笛、七弦琴也成為歷史的遺跡。伊斯蘭教起源於沙漠民族,出於在嚴酷的氣候條件下保護婦女的需要,對婦女的面紗、服裝、室外活動等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可是也削弱了婦女的地位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
伊斯蘭教文化的擴張一度到達歐洲的巴爾幹半島和西班牙,向東一直進入亞洲,只是遇到印度文化的阻礙,不得不分為兩路,向南經馬來亞、印尼直到太平洋盡頭菲律賓的蘇祿島,向北經中亞進入中國,目前還在向撒哈拉沙漠以南和非洲的東海岸進發,甚至在美洲的黑人中也已有很大的發展。
3.著名建築或遺蹟
清真寺﹔叫拜樓﹔卡巴聖堂﹔光塔
4.神話故事、代表性人物、特殊文字
「象軍」選自古蘭經第105章『象篇』敘述在古老的葉門,統治者阿布萊赫是信仰基督教,想擴大基督教的勢力,於是派以大象為前導的大象部隊入侵麥加,想震毀天房,使人們沒辦法到麥加朝聖,但是,阿拉伯人和麥加首領阿布杜信心堅定,絲毫無畏於象軍的逼近,反而誓死保衛天房,就在象軍衝向天房的那一刻,真主的神跡終於出現,保護了神聖的天房。
5.伊斯蘭的宗教類
伊斯蘭教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與猶太教,基督教同屬亞伯拉罕系。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其使者為先知穆罕默德。中國舊稱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伊斯蘭一詞原意為順從、和平,即順從真主意志的宗教。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東南亞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歐、北美、非洲等地區迅速傳播,是上述地區發展最快的宗教。
西歐有些國家,穆斯林的人口非常可觀,比如法國,穆斯林人口已經達到了總人口的10%。英國和德國也有比例可觀的穆斯林人口。美國大約有穆斯林800萬左右。現約有信徒12億多,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其歷史均可追溯至亞伯拉罕時期。三教都確認聖經舊約部份的真確性;但對新約部份卻持不同見解。基督教相信耶穌為神的兒子,即舊約裡提及的彌賽亞。猶太教對此不給予承認,認為彌賽亞還未降臨。伊斯蘭教認為耶穌只為先知,與亞伯拉罕和穆罕默德持同樣地位。伊斯蘭教一般相信聖經的神聖,但認為聖經的內容在歷史的進程中已被撮改。
伊斯蘭分成兩大主要教派 - 遜尼派和什葉派。前者遵循 sunnah 聖行 - 穆罕默德的 「模範」 ,構 成了世界上絕大部份的穆斯林。什葉派( 「黨羽」) 主要存在於伊朗及其周邊地區、以及非洲的部份地方 。遜尼派認為穆罕默德的同伴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和阿里 (以此順序) 通過民主選舉被當選為四大 「正確領導」的哈里發,也就是緊接著穆罕默德的繼承人。而什葉派認為穆罕默德的侄兒阿里被明確指定為 他的繼承人,真主的引導傳下來給他們,讓他們領導發展中的穆斯林團體並引導它走在安拉的正道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