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老師規定的作業寫了嗎?

同學們
從學期初就諄諄告誡要去課程部落格寫作業, 有沒有去寫ㄚ?
致宏老師要來驗收作業了!
他要TA把每位同學完成作業的情形PO在關渡講座的課程部落格中

根據我初步的統計, 本組有上去寫作業的同學---竟然 0 位...怎麼會這樣咧??

課程分享, 提問與文章回應等, 至少都要完成各2篇 (學期結束前要完成3篇)
這樣下去, 我實在有點不忍心看見那即將來臨的期末 ~~~

下星期一就要公佈大家寫作業的情況,
星期天以前快快上去看TA的課程筆記, 回憶老師的上課內容, 幾篇小文章, OK 的啦!

另外以下是同學缺課的紀錄(沒收到回饋單), 如果有誤, 請告訴我!
賴群 1次 (10/22)
昕儒 1次 (10/22)
詠琪 1次 (11/5)

by 靜芳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要決定期末呈現的形式了...

趁著期中報告剛結束, 對伊斯蘭文化尚熟悉, 馬上想想期末該如何呈現?

目前規劃以博覽會形式呈現,每小組有自己的展示空間,可自由佈置與發揮。表現形式或是由期末深入,製作專題性的報告PPT,或是結合自身藝術專業對多元文化交流有所表現。

本學期最後一週的課堂規劃大致為:
1010~1045佈展,
1045~1125同學自由觀摩,並填寫互評單,
1125~1210進行討論。

大家期末都會很忙, 早點把本課程的作業結案, 專心準備其他重要的事情吧!!!

致宏老師要大家在下星期三之前, 提出小組欲採行的呈現形式(畫畫, 表演或...),
請每個人都要有意見, PO在小組部落格上, 然後採多數決, 至於內容則另擇日期商討.

星期三前如果可做初步決定, 便不需下課後留下, 大家在部落格上討論吧!!
或者請詠琪先找小組成員討論一下, 期末就請妳多費心了...

by 靜芳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伊斯蘭文化-建築

建築
早期的伊斯蘭教建築可能始於公元691年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 (Qubbat al-Sakhrah)的完成。它有很豐富的圓頂並使用了風格化的重複裝飾花紋(阿拉伯式花紋arabesque)。

清真寺當為伊斯蘭最重要的一種建築。姑不論清真寺的拱頂或其他建築架構是取自拜占庭或波斯薩珊建築,清真寺空間設計上最簡單的意涵便是,它是一個用來禮拜的場所,因此一個寬敞的空間,以及朝向麥加「天房」的壁龕便由此成為其內部最必要的規劃與設定。至於外觀上,用以分辨清真寺和其他伊斯蘭社會性建築的最重要部分,就是高聳入天的「喚拜塔」(minaret,請參見圖11),這也是為什麼當君士坦丁堡由東羅馬帝國易手給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四角被加上了四支喚拜塔後(請參見圖12),就立即從教堂的功能轉變成了 清真寺功能的原因。

清真寺(阿拉伯語:مسجد,馬新稱回教堂),是伊斯蘭教穆斯林禮拜的地方,詞根為「拜倒」的意思,因為穆斯林禮拜時需要拜倒叩拜。世界上第一個穆斯林禮拜的地方是麥地那的先知穆罕默德的故居,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寺是麥加的庫巴清真寺,據說是穆罕默德親自率領人們用四天時間就建成的,《古蘭經》中稱這座寺是「從頭一天起就以虔敬為基礎而修建的清真寺」。

最能表現伊斯蘭建築特色的是清真寺和相關的宗教建築。早期的伊斯蘭教建築,以耶路撒冷的岩頂圓頂寺與大馬士革的大清真寺為例,均以基督教建築特色如圓頂、圆柱拱門、嵌瓷做來源,而且也建有供会众祈禱用的广大中庭。宗教建築一直要到哈裡發時代,伊芳拉克和埃及等地創建了多柱式的清真寺後才開創了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的建築物是在成列的圓柱上架設屋頂,其正方形或長方形的設計可做變動,亦即視需要可增列或移去支柱來擴大或縮小面積。塞爾柱時期和薩非時期(1501~1736)的伊芳朗採用不同的清真寺建築設計,該設計由4座面朝中庭的圓頂廳廊所組成。這些磚造的清真寺也聯用圓頂和有裝飾的內角拱。波斯的建築特色傳到印度後所產生的影響則可見於珍珠清真寺(1653)和泰姬‧瑪哈陵(Taj Mahal)。出自伊斯蘭和拜占庭建 築道統的奧斯曼建築則以位於土耳其埃迪爾內(Edirne)的謝裡姆清真寺(Selimiye Mosque,1575)為例,該建築中央有一大圓頂,也有細長的尖塔。至於非宗教性的伊斯蘭建築,最佳範例之一為西班牙格拉納達的艾勒漢布拉宮 (Alhambra,13~14世紀)。
 
   相對於單一的伊斯蘭建築來說,伊斯蘭城市的整體規劃,無疑是更具有自己特色、且更完美地呈現神、人之間和諧關係的設計。作為集禮禮拜場所與信仰依歸的清真寺,自然成為城鎮的中心;而緊靠著清真寺,則是一連串具有其他社會功能的公共建築,包括市集(經濟中心,以土耳其為例,當地的許多市集都屬於室內市集,從 外觀看來也是一大型的多拱頂建築,請參見圖13);經學院(madrasah,教育中心);大廣場(戶外活動中心);公共廚房(用以賑濟貧民)、醫院(上 二者可謂社會福利中心)、公共浴室、商隊客站、蘇丹陵墓等等。所有這些建築,皆各自具有其社會功能,它們完美地被組合在一起,成為伊斯蘭城鎮的市中心面 貌。而這一連串相連在一起的建築規劃,在土耳其被稱為「庫裡耶」(k lliye)。

而伊斯蘭城市建築的顏色往往是單一的,如白色(北非及西班牙南部)或土色(如波斯、阿富汗等地),一致的顏色難免單調,但卻凸顯出一股靜謐的氣息,實際上,宛如人的驅體不過是人的生命在今世的暫住地,擴大來說,人們所居住的城市也同樣是一個人在今世暫時棲身的住所,一切以樸素為依歸。相對於城市建築的外觀,個人的居家內部,就顯得繽紛多彩,其所反映的,恰如真主所賜予人的最完美、崇高的人性一般。

倘若仔細觀察昔日的伊斯蘭城市,其設計時最大的追求的便是整個城市與自然環境的結合,舉凡建築取材、空間設計(光、風、影),都考量到城市所在地的自然環境,只可惜,這極其可貴的地方,卻已逐漸在西方文化強勢風靡全球的趨勢下遭到摒棄了。


補充音樂
 
伊斯蘭文學以4種主要的語言寫成︰阿拉伯語、波斯語、土耳其語和烏爾都語(Urdu)。阿拉伯語作為揭示伊斯蘭教和《可蘭經》的語言,居絕對重要的地位。《可蘭經》 是穆民眼中優秀的文學典範。阿拉伯詩歌的基本要素延續了伊斯蘭教未創之前的模式,採用單韻(指一首詩中每一行均使用相同的韻腳之格式)和複韻(指將長短 音節皆安排為16個格律)。阿拉伯詩歌可以分為3種基本類型,其中厄札爾(ghazal)通常為情詩,是5到12節的單韻詩;頌詩(qasidah)則是 20甚至於100節以上的單韻詩,通常用來表達正式而精雕細琢的頌贊。波斯人以自己的語言,應用阿拉伯詩歌的類型、形式與規則進行詩歌創作,並且加以改良。他們也發展出新的詩歌類型──瑪斯那維(masnavi),此類詩歌是以一連串的有韻對句所組成。波斯人用它來寫作敘事詩(此形式並不為阿拉伯人所 知),代表作為菲爾多西(Ferdowsi,1020年卒)所寫的《王書》(Shah-nameh)。波斯文學依序影響了烏爾都文學與土耳其文學,特別是 關於字彙和格律部分。土耳其文學也具有豐富而獨立的民歌道統。伊斯蘭文學也包括了純文學的、教誨的和通俗的散文。最足以代表伊斯蘭散文的文學形式為瑪卡梅 (maqamah)體,這種文體用刻意經營而複雜的手法來講述相當簡單的故事,故事裡有許多隱喻、雙關語和其他文字遊戲。在通俗文學的領域中,最著名的作 品要算《天方夜譚》,這部著作集結了各個穆民地區豐富的神話故事。
  
伊斯蘭音樂為一種單音音樂,沒有和音,其特色在於節奏和旋律是兩個不同的系統,以單線進行的旋 律為主展開各種裝飾,並且重視音樂名家的即席作秀。節奏和旋律的編排則遵循一定的規則或音階。伊斯蘭音樂利用微分音,亦即不完全均等的半音如四分之三音等 等,來達成旋律的裝飾效果,此外也利用小音程或大音程來獲致此效果。伊斯蘭音樂通常由一個小型合奏團演奏,即一名歌手和數名樂器手以獨唱和樂器的演奏交替 作秀。歌手或樂器手負責引導旋律,節奏則由打擊樂器負責,這包括有框架鼓、鈸、敲擊用的木棒。管樂器包括若吶(zorna,一種類似雙簧管的樂器)、不同 型式的笛子、長喇叭、號角以及與豎笛相似的雙管單簧樂器。不過,弦樂器最受人們喜愛,最著名者為厄烏德琴(ud),這是一種四弦或五弦的短頸魯特琴。此外 還有一些梯形樂器,如撒吐爾琴(santur),演奏時用兩根椽木製的小棒來敲擊琴面的金屬弦,以及用手撥的夸奴琴(qanun)。其他弦樂器還包括小提 琴和弓魯特琴,例如卡曼琴(kaman)、凱曼賈琴(kamanja)和拉巴布琴(rabab)。


建築-文圖
(圖片和文字一直對不齊,所以圖文的對照,皆依順序排列,不懂的可以直接問我)

圖1.2 麥加朝聖的穆斯林圍繞在麥加大清真寺的“天房”周圍祈禱(正中心)
麥加大清真寺(阿拉伯語:المسجد الحرام‎)的名稱來自阿拉伯語,意為「禁止(暴力行為)的清真寺」,中文又稱為麥加禁寺、麥加大清真寺。禁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城市麥加。禁寺圍繞著克爾白,它是全球穆斯林的每日的朝拜方向,也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地方。

圖3 圓頂清真寺(The Dome of the Rock (阿拉伯語: مسجد قبة الصخرة)是一個伊斯蘭教聖地;猶太人和基督徒稱為Har ha-Bayit (希伯來語: הר הבית)或聖殿山 —它一直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標誌之一。687年到691年,由第9任哈里發阿布杜勒•馬里克建造。數百年來,歐洲遊客稱之為奧馬爾清真寺.[1]穆斯林相信圓頂清真寺中間的岩石就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和天使加百列一起,到天堂見到真主的地方

圖4 阿格拉的泰姬陵,是沙賈汗為其妻子所建造的陵墓,代表了印度莫臥兒伊斯蘭建築的最高水平並得到了世界的公認。

圖5 敘利亞大馬士革倭馬亞清真寺中做禮拜的穆斯林









伊斯蘭文化-藝術(文字部分)

伊斯蘭文化-藝術


伊斯蘭美術屬於伊斯蘭世界宗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源地在阿拉伯半島。
『古蘭經』在伊斯蘭的世界中被奉為神聖的經典,恆古不變的信條,國家成立的最高依據和穆斯林生活行為的最高準則,同樣也是藝術的來源和法則。接近塑造宗教偶像的宗教,它禁止對神或任何宗教英雄有任何形式的實體描寫,以免鼓勵信眾去膜拜。但是伊斯蘭教世界仍不乏描繪植物、動物、人類甚至一些超自然的生物的藝術作品。在教義中禁止偶像崇拜,導致了伊斯蘭美術向象徵性和裝飾化發展。伊斯蘭視覺藝術富於裝飾作用,色彩鮮豔,就宗教藝術來說,是抽象的。典型的伊斯蘭裝飾圖案稱為阿拉伯裝飾風格,這種裝飾或風格利用花卉、蔟葉或水果等圖案做要素,有時也用動物和人體輪廓或幾何圖樣來構成一種直線、角線或曲線交錯、複雜的圖案。這種裝飾被用在建築和物品上。

伊斯蘭藝術裡的每個元素無非都是為了傳播或附應真主之名而存在。有一則著名的「聖訓」即雲︰「真主是美麗的,他也喜愛美麗」。從伊斯蘭對人們在宗教生活上 的要求,到《古蘭經》裡所談論的,都是在反映獨一的真主具有絕對的美麗,而他所創造的造化,一方面就像是鏡子一般,將他的美麗反照出來,一方面也是在呈現 真主所賦予它們的美麗。由此可知,伊斯蘭藝術是基於這個前提發展出來的。既然伊斯蘭強調真主的獨一,強調絕無可以與他對等之物的存在,則任何造化、任何物 類的形象都不該和真主連結在一起,也因之,阿拉伯字母、幾何圖式、及阿拉伯文書法便成為伊斯蘭視覺藝術上最常使用的元素。這些元素,經常是連綿不絕地,以重覆的形式出現下建築、書本、或器物上;此種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正是伊斯蘭藝術的特質,其意義在於︰真主的所有創造,其本質是永恆不變的,故不斷重覆。這些圖樣,正是在引領人們去思考生命恆常、不朽的真義。

工藝品

  陶器、玻璃製品、金屬製造品、紡織品、手稿插圖和木工在伊斯蘭文化中占首位。陶器是早期伊斯蘭裝飾藝術最重要的項目。閃光陶瓷器則為伊斯蘭對陶瓷藝術最偉大的貢獻,這種陶器的裝飾法是在釉藥中加入金屬化合物,燒焙後即成為現暈光的金屬薄膜。其他在哈裡發時 代(西元750年到11世紀中葉)所製的著名物品有埃及的青銅器和木雕、伊芳拉克的灰泥和西班牙的象牙雕刻。在塞爾柱時期(11世紀中葉到13世紀中葉), 陶器、紡織品和玻璃製品仍然十分重要。此外,以青銅和黃銅製成的實用品也用銀和純銅加以鑲嵌,並用複雜的圖紋裝飾。手稿插圖在此時也成為一門重要而備受尊敬的藝術。細密畫為伊芳朗在蒙古入侵(1220~1260)以後的時期最偉大也最具特色的藝術。

圖片1
圖為由薩德陶工製造的閃光陶瓷碗,描述基督教的教士正搖晃著香爐,製於12世紀前半期。

書法
書寫文字在伊斯蘭教中,作為傳達神聖啟示的工具,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書法就以各種優雅的字體為基礎發展出許多豐富而複雜的樣式。書法藝術不僅被用在手抄經書上,同時也是建築和其他裝飾中重要的特色。穆斯林書法是精神概念的可視化表達。書法為伊斯蘭信仰的不同語言之間提供了鏈接,可以說是伊斯蘭藝術最高尚的形式。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在阿拉伯語言以及阿拉伯書法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書法一方面能直接用做清真寺的裝飾,具有使《古蘭經》永垂不朽的功用,另一方面書法還可以在穆斯林的生活空間中與任意一種美術品類相結合而為普及的美術形式。因此用書法裝飾清真寺就是一分自然的事情。

圖片2
木刻庫法書體 “庫法體”是阿拉伯書法中最早用做裝飾的書體,因其創自美索不達米亞的庫法城而得名。這種字體多筆直,方方正正,見棱見角,具有金石味,是一種適於用做紀功劇石和鑲嵌的書體。

伊斯蘭圖樣

幾何圖樣在伊斯蘭文化中大量出現,在不同的材料上都能發現-磁磚、磚牆、木頭、黃銅、紙張、石膏、玻璃,以及其他多種型態的物體。它們出現於毛氈手稿與木製雕刻品上-特別是門屏風與講壇(或是聖壇)。它們在建築表面上更是突出。
姑且不論毛氈上的圖案,花卉圖案與風格化花卉設計,伊斯蘭圖樣以三種特殊的幾何特色出現。其中一種很容易辨識的是矩形庫法字母圖樣。它們使用簡單的矩形和方形,以一種阿拉伯字母的風格化形式來創造書法設計。這種圖樣最常用於建築表面,以增添威嚴與肅穆。第二種特殊的伊斯蘭圖樣式是蔓藤花紋,由狀似葉子與花的由線元素構成。在這種圖樣中,螺旋形狀連續纏繞,起伏與接合。週期與節奏的感覺在這種圖樣中非常顯著。蔓藤花紋是早期捲葉圖案的一種
抽象表現。伊斯蘭對於抽象的熱情、和諧的追求以及對天空的關切,是引導伊斯蘭藝術擁抱幾何的心理動力。
何謂伊斯蘭圖樣的定義?冠在名詞「圖樣」之前的形容詞「伊斯蘭」,並非意味著圖樣是由伊斯蘭教經過某種方式認可的,或者必然是由穆斯林發明的。許多基督徒、猶太教徒、印度教徒等人都曾存在於伊斯蘭世界,並對伊斯蘭藝術有所頁獻。於是在藝術學家在藝術的脈絡下,經常把「伊斯蘭」這個形容解釋成-「由一種主要人口或至少統治階層是公開信仰伊斯蘭教的文化或文明所產生的藝術。實際產生伊斯蘭藝術品的藝術家可能是穆斯林,也可能不是。」

圖片3
一個以十五世紀初期烏茲別克撒馬爾罕的比比卡尼姆(Bibi Khanum)清真寺之上裝飾為基礎的矩形庫法字母樣。

建築裝飾的圖樣
圖片4
圖片5


伊斯蘭圖樣
圖片6
圖片7
伊斯蘭幾何圖樣最醒目的特徵是大量對稱的星星與星座,對星形的重大興趣反映了這種原始之愛與對天空的實際觀切。阿拉伯人是偉大的航海家,無論在陸地上或海上,穆斯林必須知道什麼方向做一天五次的禮拜,這是一種獨特的需求,使得星星異常重要。從九世紀托勒密(Ptolemy)的學說被翻成阿拉伯文時開始,直到十五世紀為止,天文學一直是伊斯蘭世界最熱烈的知識活動。

伊斯蘭文化-宗教部份

1.伊斯蘭的興起
西元第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的西側興起,並迅速地擴展到整個中東地區。歷經1400多年的傳播,目前以穆斯林為主的伊斯蘭地區包括亞洲與非洲。亞洲穆斯林國家,除了中東地區外尚包括中亞與東南亞的馬來地區;非洲除了阿拉伯語地區的北非外,西非、中非、東非都有穆斯林的存在。目前在全世界的教徒約有10億左右的人口。

2.文化特色
伊斯蘭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一樣,也是起源於猶太教,所以他們的哲學觀念和文化本質也一樣,都是一種擴張型的文化,從信徒人數和影響範圍來看,伊斯蘭教僅次於基督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阿拉伯字母也是僅次於拉丁字母在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文字系統。不幸的是,這兩種文化是相鄰的,因此歷史上曾經發生過非常激烈的相互鬥爭,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熱點局部戰爭和國家內部的教派爭鬥,都是起源於這兩種文化的衝突。
伊斯蘭教剛誕生時,北面是已經發展起來的強大的基督教世界,東面是尚存的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的波斯帝國,要想生存和擴張,必須依靠武力,穆罕默德過於強調了「聖戰」的作用,「聖戰」成為伊斯蘭教文化擴張的重要工具,歷代的統治者又對不信教的的人民實行徵收終稅的政策,經濟上的原因更有力地推動被征服民族皈依伊斯蘭教,在封建時代,伊斯蘭教的擴張比基督教還要迅速和成功。
伊斯蘭教禁止飲酒,後來又引申為禁止吸煙和服食任何毒品,所以伊斯蘭教文化圈內的國家是目前世界上消耗酒精、煙草和毒品最少的人群。由於教義禁止飲酒,在伊斯蘭世界咖啡的飲用發展和流行的非常廣泛,成為主要的飲料,直到19世紀歐洲人才學會種植與處理咖啡,本世紀咖啡才在世界廣泛流行開來。
伊斯蘭教更嚴格地禁止崇拜偶像、圖像,甚至發展為禁止描繪一切有靈魂的生物,伊斯蘭世界的人們將才華都用於創造圖案、描繪書法、開發詩歌和研究音樂上了,目前在世界各地活躍的主要樂器幾乎都來源於伊斯蘭世界,他們發明的撥弦樂器在西方發展為吉他和曼陀鈴,在中國演變成琵琶;拉弦樂器在西方改造為提琴,在中國固定成胡琴或馬頭琴;笛子在東西方幾乎相似。中國人古代自己發明的樂器如排簫、缶、磬、古琴、箜篌等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歐洲人自己發明的蘆笛、七弦琴也成為歷史的遺跡。伊斯蘭教起源於沙漠民族,出於在嚴酷的氣候條件下保護婦女的需要,對婦女的面紗、服裝、室外活動等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可是也削弱了婦女的地位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
伊斯蘭教文化的擴張一度到達歐洲的巴爾幹半島和西班牙,向東一直進入亞洲,只是遇到印度文化的阻礙,不得不分為兩路,向南經馬來亞、印尼直到太平洋盡頭菲律賓的蘇祿島,向北經中亞進入中國,目前還在向撒哈拉沙漠以南和非洲的東海岸進發,甚至在美洲的黑人中也已有很大的發展。

3.著名建築或遺蹟
清真寺﹔叫拜樓﹔卡巴聖堂﹔光塔

4.神話故事、代表性人物、特殊文字
「象軍」選自古蘭經第105章『象篇』敘述在古老的葉門,統治者阿布萊赫是信仰基督教,想擴大基督教的勢力,於是派以大象為前導的大象部隊入侵麥加,想震毀天房,使人們沒辦法到麥加朝聖,但是,阿拉伯人和麥加首領阿布杜信心堅定,絲毫無畏於象軍的逼近,反而誓死保衛天房,就在象軍衝向天房的那一刻,真主的神跡終於出現,保護了神聖的天房。

5.伊斯蘭的宗教類
伊斯蘭教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與猶太教,基督教同屬亞伯拉罕系。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其使者為先知穆罕默德。中國舊稱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伊斯蘭一詞原意為順從、和平,即順從真主意志的宗教。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東南亞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歐、北美、非洲等地區迅速傳播,是上述地區發展最快的宗教。
西歐有些國家,穆斯林的人口非常可觀,比如法國,穆斯林人口已經達到了總人口的10%。英國和德國也有比例可觀的穆斯林人口。美國大約有穆斯林800萬左右。現約有信徒12億多,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其歷史均可追溯至亞伯拉罕時期。三教都確認聖經舊約部份的真確性;但對新約部份卻持不同見解。基督教相信耶穌為神的兒子,即舊約裡提及的彌賽亞。猶太教對此不給予承認,認為彌賽亞還未降臨。伊斯蘭教認為耶穌只為先知,與亞伯拉罕和穆罕默德持同樣地位。伊斯蘭教一般相信聖經的神聖,但認為聖經的內容在歷史的進程中已被撮改。
伊斯蘭分成兩大主要教派 - 遜尼派和什葉派。前者遵循 sunnah 聖行 - 穆罕默德的 「模範」 ,構 成了世界上絕大部份的穆斯林。什葉派( 「黨羽」) 主要存在於伊朗及其周邊地區、以及非洲的部份地方 。遜尼派認為穆罕默德的同伴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和阿里 (以此順序) 通過民主選舉被當選為四大 「正確領導」的哈里發,也就是緊接著穆罕默德的繼承人。而什葉派認為穆罕默德的侄兒阿里被明確指定為 他的繼承人,真主的引導傳下來給他們,讓他們領導發展中的穆斯林團體並引導它走在安拉的正道上。

關於 Ibn Battuuta

http://www.yzu.edu.tw/yzu/pt/ptstudent/hw/922740-hw3.pdf

這篇文章把 Ibn Battuta 的生平講述的不錯

但文章不能複製~要請詠琪辛苦一些了



伊斯蘭教歷史簡介 :

七世紀 西元622 年 穆罕默德創伊斯蘭教

約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宣布奉到真主的啟示,命其為人類的最後使者,號召族人皈信正道,以免末日的懲罰。他宣稱真主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獨一無二的主宰,反對流行的多神和偶像崇拜,又針對易卜拉欣(中文聖經翻譯為亞伯拉罕)、爾薩(中文聖經翻譯為耶穌)等使者以及經典提出了與猶太教及基督教不同的見解。622年,在麥加貴族的迫害下,穆罕默德與其信徒遷徙麥地那,建立以信仰為紐帶的穆斯林社團烏瑪。經過10年鬥爭,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取得統治地位,在穆罕默德去世後開始向外擴張和征服。100年後,阿拉伯人建立的世界帝國橫跨亞、非、歐三洲,伊斯蘭教成為統治者的宗教。

伊斯蘭教在中國 :

中國伊斯蘭教即中國境內之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於公元7世紀中葉唐朝從阿拉伯傳入中國,至今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它的傳入路線有兩條,一條是從絲綢之路,從敦煌傳入;另一條是從海上絲綢之路,從廣州、泉州傳入。伊斯蘭教分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宗派,中國的伊斯蘭教主要是遜尼派。在回、維吾爾、塔塔爾、柯爾克孜、哈薩克、烏茲別克、東鄉、撒拉、保安等少數民族一千七百多萬人口中,絕大多數信仰伊斯蘭教。中國穆斯林大多數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以及甘肅、青海、雲南等省,其他各省、市亦有分佈。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小組報告的資料

每個人都將自己整理好的資料PO上來
需要幫忙的, 也可以上來求救
總之, 在我們的小組部落格中留下大家努力的點點滴滴....

by靜芳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須要更改星期一小組討論的時間嗎?

美術系的同學早上要開系大會
我們是不是要延後到12點30以後?
宛柔可以嗎?

by 靜芳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如何放圖片?


如要放圖片請至新增文章右邊數來第三個"加入圖片"


就可以放圖片了
謝謝



相簿咧?

謝謝昕儒的高效率!!!
但是, 怎麼沒放照片的空間??
那大家的個別照和小組討論的照片怎麼擺??

by 靜芳TA

期中報告..

小組決定報告--伊斯蘭教的探險家在東方遊歷的故事。
內容是發生在14世紀馬可波羅死後第2年,有一位信奉伊斯蘭教的探險家,從非洲西北角的城市出發,花了20餘年到世界各國,最後到達中國的泉州、廣州。老師認為我們對伊斯蘭教或回教文化太過陌生和不瞭解,因此提供這位探險家(在華人世界很少提及)的資訊, 包括一本英文書及影片(今年2月在國家地理雜誌所拍攝的影片”貿易風”,其中有提及此人1325-1345在東方遊歷的故事), 希望大家對伊斯蘭文化能有更進一步認識!

組長品玲未到, 請與副組長詠琪連繫!
亦請詠琪將今天規畫的討論行程po上來提醒大家!

by靜芳TA

可以發表和留言了

Hello 各位

我調整好網頁了,
每個人都可以編輯網頁,
那大家有事就在網上留言吧!

昕儒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約小組討論時間...

明天下課後請留下來!
必確約定本週的討論時間

我們除要確定兩週後的報告主題外
也要討論報告的方向和主軸
大家先想想
by 靜芳TA